天生我材必有用。垂暮之年,李白用一首诗写出了对信念的坚守

2023-06-25 12:04:18   来源:刘玲子candy

写在前面:

“长安一相见,呼我谪仙人 。”,对于贺知章给予自己“ 谪仙人 ”的美誉,李白并不反感,且深以为然,他自己也曾诗曰:“ 谓我是方朔,人间落凡星 。”

李白笃信道教,十五岁就开始接受道家思想的熏陶,曾隐居岷山潜心习道,还拜纵横家李蕤为师,受其《长短经》的影响颇深,并起建功立业之心。


【资料图】

“ 仙人抚我顶,结发受长生。 ”,天宝三年的(744年)秋冬之际,李白在齐州紫极宫正式入道,还造了真箓,在道教中,这是被认为神仙的象征之一。

可是,在其生命的最后,他却对自己痴迷一生的道教产生了深深的怀疑,既然“ 得道无古今 ”,那又为何“ 白发如霜雪” ?,揽境自顾,唯有自责和自嘲。

他否决自己的信仰,却坚信“ 天生我材必有用 ”的信念,虽人生迟暮,可他建功立业以身许国的愿望依旧是那么热烈,《览镜书怀》是其彼时心境的写照。

得道无古今,失道还衰老。

自笑镜中人,白发如霜雪。

扪心空叹息,问影何孤槁?

桃李竟何言,终成南山皓。——唐 李白《览镜书怀》

简译 :

得道就无所谓过去、现在和未来,失道不免会年华一瞬。

揽境自顾,不免嘲笑镜中的人,满头白发就像霜草一样。

扪心自问,空自叹息,几何时,我的形影竟然这般枯槁?

桃李竟也无言以对,只希望,自己能活成商山四皓的样子。

赏析 :

李白这首诗语言朴实无华,通篇以议论为主,有身世之愁,更兼对理想的向往和期待之情,虽有悲怆之语,却满怀激情,往昔不可追,来日尤可期,读来令人感动。

“ 得道无古今,失道还衰老 。”,诗的前两句是对世人学道的理解,意思是那些修道成仙的人能够长生不老,相反,没有修道的平民百姓,转瞬间就会走向生命的归程。

“ 无古今 ”既是亘古常在之意,李白此句颇有太上隐者“ 寒尽不知年 ”的味道,唐时道教流行,人们向往长生不老,李白开篇即引入这一话题,前后对照看似是对道教的肯定。

“ 自笑镜中人,白发如霜雪 。”,三、四句承上,是对修道之人长生不老说法的彻底否定,因为自己已经是名正言顺的道士,可怎么也发如霜雪了呢,这不是前后矛盾吗?

曾经是那么热衷和笃信的信仰,可到头来还是一场空,前十年是“ 不知明镜里,何处得秋霜 ”,后十年就是银发满头人生垂暮,揽境自顾,这样的触目惊心,怎会不心痛?

诗人揽境自顾,不仅对自己痴迷修道深感自责,笑镜中人亦是自嘲,修道没有得到不老,济世还是无门,壮志依旧难酬,所以,就有了“ 扪心空叹息,问影何孤槁 ?”之句。

“ 桃李竟何言,终成南山皓 。”,后两句引用典故,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,和仍然渴望如商山四皓那般得到重用有才华的舞台。

“ 桃李不言,下自成蹊 。”,此句话的意思是桃虽然不能言语,但是待到它果实成熟,自然树下就有人来采摘,典出《史记 李将军列传》。

李白的 “桃李竟何言 ”是反用其意,意思是纵然是果实累累,可没有人欣赏和采摘,那还有什么可说的呢?这是他才不得用的激愤之辞。

“ 奋起智能,愿为辅弼,使寰区大定,海县清一。 ”,李白胸怀大略,“ 终与安社稷 ”是他矢志不渝的追求,可终是报国无门,才不得用。

“ 南山皓 ”即商山四皓,据《高士传》记载,四皓分别时东园公、甪里先生、绮里季和夏黄公,为了躲避秦末暴乱,而退隐蓝田山。

汉朝建立之初,刘邦曾征召这四位学识渊博的名士入朝,可都被他们婉拒了,后来,他们被太子刘盈请出山辅佐自己,并得以重用。

“ 事了拂衣去,深藏功与名 ”,李白仰慕商山四皓,也渴望如他们那样遇到真正赏识自己的君主,实现建功立业的理想,再退隐山林。

人生已然如此不堪,可是,他依然坚守自己的信念,不减热切的希望,尽管他也曾发出“ 总为浮云能蔽日,长安不见使人愁。 ”的慨叹。

写在后面 :

李白此诗作于唐代宗宝应元年(762年),彼时他62岁,是其在人世间的最后一年,距44岁时被唐玄宗赐金放还,已经过去了近20年的时间。

这期间,他经历了人生最黑暗的时刻,至德二年,受永王李麟谋反案的牵连,先是在浔阳入狱,后又被长流夜郎,乾元二年遇大赦得以东归。

“君登凤池去,忽弃贾生才 。”,虽然遭受重创,人生也已经进入暮年,可他还是渴望为国效力,为君分忧,尽自己平生所学,实现报国之志。

而李白就是有这样的胸怀和气魄,无论处于何种的境地,他总能秉积极乐观的心态,这首《览镜书怀》内涵深刻,虽略带悲怆,却不消沉。

“ 桃李竟何言,终成南山皓 。”,历尽流离,饱受艰辛,终不放弃理想和信念,一息尚存,就要努力争取,这就是李白的人格魅力,动人心弦。

参考资料 :

《李太白全集》

注:本文系刘玲子candy原创,谢绝搬运和抄袭,图片来自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,如有不妥联系删除,谢谢您的关注和支持。

关键词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