鱼稻共生可以,稻蟹混养也可以,“稻+虾”的操作能行吗?抓住水稻两季之间的短短42天空窗期,崇明有了稻虾综合种养的生态虾。
7月10日,在上海海洋大学位于崇明岛上的新河镇民生村基地,农户忙着把稻谷种在田里。再过十来天,经过选苗的罗氏沼虾将与这批水稻共成长。上海海洋大学高级工程师王春预测,到9月底,这批虾就将伴随着稻谷清香被送上市民的餐桌。其实早在6月底,也是在这片农田里,今年第一批“一虾一稻”连作模式下产出的小龙虾已取得成功。
土壤有机质含量提升
(资料图)
“由于处于试验阶段,产量还不大,目前亩产160斤左右,供不应求。”作为基地负责人,2017届海大水产养殖专业毕业学子刘前越说。
据介绍,今年是崇明岛上第一次在水稻田开展不开挖环沟的“一虾一稻”连作试验。已获得的试验数据显示,今年2月20日,在23亩已翻耕的稻田里灌水至约20厘米高,后种植伊乐藻和菹草,两种水草的种植面积占稻田总面积30%。4月24日投放小龙虾苗1500斤,规格为100头/斤。至6月5日,养殖生产结束。
王春说:“我比较惊讶这些稻田虾吃了什么,可以分量翻番。”原来,养殖期间,他们投喂小龙虾配合饲料1800斤,回收小龙虾达3680斤,小龙虾净增重1880斤。团队还开展“青虾+水稻”连作模式试验,在7亩稻田里种植水草,投放青虾苗200斤,投喂青虾配合饲料560斤,回捕成虾720斤。
试验结果表明,无论是在稻田里养殖小龙虾还是青虾,在养殖期结束后,稻田土壤有机质含量有明显提升,稻田里无一根杂草,稍作平整后即可进行农机插秧或稻种直播,不需要再像以前那样在播种前使用除草剂。更令人欣慰的是,这些小龙虾经过第三方抽检,质检全部合格,符合农产品上市要求。
5项技术保农田保生态
据了解,湖北、湖南和安徽三省是我国稻田养殖小龙虾大省,产值已超过当地养殖的大闸蟹。而上海崇明区、金山区等区也先后尝试过“小龙虾+水稻”连作模式,但由于种种原因没有持续下去。虽然是先养虾再种稻,但因崇明有自己的“小气候”,且对标生态岛建设要求,尾水排放等抓得很紧。因此,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“全生态养殖”并非易事。
“崇明区农委和新河镇政府千叮咛万嘱咐,一定要保护好基本农田,不能影响正常水稻生产。”王春说,“我们身为农业人,怎会不明白其中的道理”。他采用“不开挖环沟、因地制宜整治农田、水草选种及种植”等5项技术措施,既保障了极其紧张的耕地面积,又维持着小龙虾或青虾生长的原生态环境。
他们只把稻田周围的田埂适当加高,确保小龙虾或青虾养殖期间水位保持在平均水深40厘米即可。“实践证明,崇明稻田里不需要挖沟养殖小龙虾或青虾,这样既节省了稻田整治的费用,又保持了稻田的原貌和功能,确保水稻如期稳产。”王春解释说。
把“家”安在稻田虾塘边的刘前越介绍,他们在小龙虾或青虾的养殖过程中投喂的饲料都是自行研制的、已申请专利的低磷虾蟹优质配合饲料,确保养殖尾水中氮磷的达标排放,可实现稻渔品质双提升。
关键词:
X 关闭
X 关闭